9月24日,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“历博讲坛”,特邀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、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刘斌作题为“神灵与艺术的结合——良渚玉器研究”的讲座,该馆副馆长庞雅妮主持。
刘斌以考古学文化的概念为开端,介绍良渚文化名称的由来,并回顾良渚文化的发掘及研究历程。通过分析反山遗址出土的玉琮、冠状饰、玉钺等典型玉器,整理出良渚文化中神徽的表现方式和特点,认为良渚玉器的设计理念是以传达宗教内涵为核心的。同时刘斌介绍了良渚玉器的制作工艺,简要勾勒了良渚古城的面貌;发达的稻作农业、家畜饲养和大型水利设施的营建等,均表明良渚社会已经进入国家发展的形态;良渚文明的社会统治是以信仰为底色架构的,其文明发展是神王一体的模式。刘斌围在互动环节绕良渚文化的血缘家族社会、良渚与凌家滩文化、与石峁文明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等问题进行交流。
此次讲座是该馆配套即将于2022年5·18国际博物馆日推出的“玉器与早期中国”大型原创展览的第七讲,近3个小时的讲座获得在线听众的热情响应;此次讲座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,由陕历博官方微博、B站、汉唐网微博、中国知网、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5家平台同步直播,截至发稿时浏览量达到4.5万次。(陕历博)